老房装修 老宅院里拼新色
对自己的审美力绝对有自信的马珍,在改变老住宅的布置上信手拈来。她说北京的胡同色调暗淡,所以更需要艳色去装点。她的家用大片的艳粉搭配翠绿、亮蓝、明黄,宛如开在古老四合院里的一朵朵春花。如果没有这些惹眼的亮色,古雅的家具也显得落寞。
在明快色彩中细细参观这个院落,非常中规中矩又推陈出新。三间北房全部打通,分别是客厅、餐厅和厨房;西厢房是马珍夫妻的卧室、浴室和一个小小的客用卫生间;东厢房偏小的一间是马珍的书房,另一间则是客房。庭院缩小并欧化,收起的深绿色遮阳伞和斜对面的那棵大杨树比起来,像一株小灌木。沿房子建起的玻璃暖房,被马珍挂上了粉色窗帘,好像蝴蝶的翅膀,张开、收起,任何季节的变化和景致都可以如画卷般展开在眼前。庭院是玻璃房的延伸,玻璃房又把庭院带进室内,连各种颜色都因它变得鲜活。
马珍像一个拼图玩家,把她理想的家的色彩都拼得可圈可点。主色调有客厅的艳粉,餐厅的亮黑和厨房的雪白,层次分明,只用色彩就轻松划分出各个区域;书房的冷色调正好烘托玻璃房的暖色调;主卧的多色彩对比客房的统一色……厨房里几个彩色瓷罐和冰箱贴就化解了白色的沉静;窗下一盆盛放的兰花终结了餐厅的肃穆;卧室墙上贴着的淡雅水粉画,让人看后身心放松……马珍说:中国人讲的“色由心生”,也应该包括家居布置。好的色彩搭配如高明的社交家,会创造和烘托气氛。
有着英国贵族血统的马珍,其家族与中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清代。她的祖辈曾有幸获得乾隆皇帝的召见;父亲在东印度公司工作过,会说客家话;而她本人现在则成了英国媒体驻北京的报道者。她六次去西藏,对那里的爱从挂在墙上的唐卡中可以窥见一斑。
马珍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,她和丈夫工作之余最大的乐趣就是四处淘宝,把他们看到的有形的中国文化都搬回家。家,不仅是睡卧之处,更是欣赏和体会的所在。
无论是北京的潘家园还是河南的乡村,抑或是福建的小镇,都可以成为马珍夫妻的搜集地。大部分淘来品都远渡重洋去了两个人法国的家,放在北京家里的只是零星的一部分。早已是中国通的马珍,很会鉴赏中国的古代家具和装饰物。她想在各地寻找中国的美,然后把它们买回家,让自己的家成为一个温馨博物馆。
因为家里东西越来越多,丈夫曾表示过不满。但这也不能阻止马珍让家里的藏品尽可能丰富的愿望。雕刻精细的佛像,玲珑可爱的酿酒罐,洗练简洁的明代家具,甚至是线条优美的铁暖瓶都会被马珍摆在家里。人生是一个旅程,家是她的大行李箱,去一个地方就往里面添置一些好东西,然后再继续上路。
不知道马珍夫妻还会在这个小四合院里住多久。只知道他们在这个最有北京特色的地方,尽可能地去接近它,又尽可能地让自己的生活适当地改变它,在调适中寻找到平衡点。不仅是家居布置,人与人的交往,不同文化的观照,大抵都是如此吧。
免责声明:本文系酷家乐用户转载自网络,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,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