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稼和:设计该走的路,都不能偷懒
说到中国的空间设计和装饰设计,不可不提一位老先生,助推中国设计成长的郑稼和。
△郑稼和
老先生入行40余年,现在依然活跃在中国设计教育和中国设计实战前线,如金庸小说里的老顽童周伯通,功底深厚并终身对设计抱有极大热情。
11月中旬,我们在安吉采访了郑老师。郑老师分享了40年来的钻研和实战经验。
郑老师的设计成长,与当下设计师的路截然不同。他们入门于美术或艺术的学习,启发于哲学、人文、社科的深入研究。他们没有当下技术的福利,也就更深入了对设计本质的钻研。
因此,老先生这样看自己的设计教育理念“我讲课讲得比较深,如设计的时间和空间问题,人家觉得这是哲学问题。”
“一些课程会讲设计原理,我看来设计如果有原理就是数理化,设计是没有原理的。因此,我带出来的学生想象力很好,做方案能力很强。”
△郑稼和作品—水岸清华
两种成长路没有对错
该走的路
都不能偷懒
老先生疼惜地感慨了当下设计师行业“现在太多的设计师是技术派的,但技术也不过硬。”“老是做在电脑前绝对不是一个好设计。”
“设计最好的层面是有没有境界,对事物的理解,对事物解剖透了,然后用技能表现它。”
岸清华
老先生说到此前做过的白茶博物馆。甲方说了一句话:全中国的博物馆都去看过了,没有一个让他感动的。
“因此我就在看,什么事情让你不感动了。”老先生说道。为此,老先生给了自己和项目成员两个课题:
1、让学生去收集资料:把所有博物馆的资料收齐,找出它们的普遍性。
2、现代博物馆与古典博物馆的分水岭。
“我给他们总结:古典博物馆是教育人的,现代博物馆是让人玩的。
△郑稼和作品—教堂的黄昏
古典博物馆,把里面的展品当作神一样供起来,现代博物馆既要展出也要让人参与。卢浮宫为什么要做金字塔?金字塔里没有东西,就是一个广场。所以,八九十年代全世界有多少博物馆进行改造?这个时间博物馆从古典走到了现代。”
“茶的博物馆最好的教育是喝一杯茶。”他说道。因此,老先生最终做成了感动甲方的茶博物馆,精要就在于让参观者可以参与其中,喝茶,而不是将茶当展品供奉起来。
△郑稼和作品—教堂的夜景
“我每次通过一个项目,研究相应课题,更新自己的知识库。”
“我喜欢做一个项目时把这个项目研究透。这个项目(美国铁丝门在上海的建筑项目)我从四个课题出击,出了四本书。”
这是一个美国建筑公司在上海开展的项目,为了契合中国社会需求和中国人生活习惯,做出符合中国需要的建筑,他们找到了郑老师。
△郑稼和作品—金地格林
郑老师带领团队从4个方向,拍了5000多张实地研究照片把这个项目研究透彻。
四个研究课题:
1、研究上海1874年以来,建筑文化的发展
2、研究上海居住文化的尺度
3、研究总部经济中,人和公司之间的间距和尺度
4、研究前弄堂、后门前门的建筑形式
△郑稼和作品展—安吉椅业博物馆
访谈的最后,郑老师聊到了材料。对材料的理解和依赖度,也体现着设计师的设计功底。
“材料是什么,材料是原料,因此材料存在二次设计的问题。”
“什么叫新材料老材料?没有。新老都一样,材料没有高低。设计师最糟糕的是把材料分高低好差。我们的概念不对。砖我们叫地砖,墙砖,地板墙板。这是思维定势。这就是砖,这就是木板,跟地和墙没有关系。
△郑稼和作品展—安吉椅业博物馆
好的设计师平等看待材料
说到有的设计师会用好材料以提升造价,郑老说到:“好的设计师不考虑这个问题的。你们设计费太低,给你们一个原谅,以后成长了以后可不能这么做”
△郑稼和作品展—安吉椅业博物馆
为此,酷家乐大学联合红门文创将于12月15日-12月17日,在杭州举办《青年设计师培育计划—设计的修行》,特邀郑稼和老师空出两天时间,加入活动,与你对聊设计、答疑解惑。
还有一位中国禅文化空间设计开创者,杭州法云安缦酒店总设计师郑捷老师。
因为想让参与的设计师能学有所获。
所以,限额30人,2017年仅此一次修行
*咨询电话:13396521352 / 15958133395
*咨询微信:加下方微信咨询
*请参与者,务必按时参加所有活动行程。
*活动行程之外的时间,请参与者自行负责财物、人身安全。
*本活动最终解释权,归主办方红门文创和酷家乐所有。
*感谢:联合主办方“杭州红门文创”对活动的支持